足迹
诀别词晋江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40章(第2页)

那天晚上孟见清来接她吃饭,在外语系绕了一圈,说是没有找到外语学院的图书馆。

“不是我们学院的图书馆,你得绕到后面来,我在经管的图书馆。”

沈宴宁在电话里压低声音说,“还是我来接你吧,你现在在哪里?”

京城那几天天气变得特别快。沈宴宁出门的时候还是朗月稀星,接到孟见清时突然下起了雨,一下子倾倒如注,连路都看不清。

两个人挤在三寸小的地方挪不开脚,孟见清蹙眉说:“你们学院就不能自己建个图书馆吗?”

“哪这麽简单啊?”

沈宴宁长叹一声,“在学校建图书馆首先钱不谈,还有各种手续审批,等流程全部走完不知道要多久。而且我们学院建的早,本来面积就这麽点,还能去哪造个图书馆。”

“那里不行吗?”

他指着远处的一栋楼,“之前来那一次就注意到这是个废弃楼吧?”

她顺着视线看过去,“那里也不是不行”

华今千幸万苦想保住的秘密,她其实心知肚明。

后来沈宴宁作为优秀毕业生回到母校,看到那栋为外语学子造福的图书馆大楼,会隐隐觉得有些愧疚。孟见清这人冷淡寡情,少有的几分温存大约在那几年都留给了她。

学校里的银杏叶开始褪去青绿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,盛夏里没有答案的选择题,埋在了无人知晓的枯枝败叶里。

沈宴宁突然有点想家了,或许研学的事情可以和母亲商量一下。人在无助迷茫的时候,家人的支持总是最有用的。

沈宴宁是中秋节回的家。

她出生在江浙地区的一个海岛小镇上,飞机落地市区后还要搭一呈轮渡才能到家。

轮渡很慢,浆机轰轰作响,海风一吹,脸颊上潮潮的。她趴在舷窗上,看着近在咫尺的故乡,恍然觉得已经很久没有回来过了。

母亲蒋秀早早地候在渡口,昂着头在人群里搜寻。

“妈——”

沈宴宁率先看到她,拖着个登机箱小跑两步过去。

“哎呀,什麽时候出来的?我怎麽都没看到你?”

蒋秀接过女儿手里的行李箱,脸上掩不住的惊讶。

沈宴宁挽着她的手挤出人群,“就那个出口,人多你没看见。”

“这样啊。”

蒋秀回头看了眼,轮渡上还在陆陆续续走下人,“过节了,大家也都回家了。”

沈宴宁的父亲早些年因病去世了,母亲靠着一家成衣铺将她拉扯长大,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裕,但从小别的孩子有的,她也不会少,在那段父爱缺失的光阴里,母爱已经填补了所有。

母亲的那辆小电驴载着她从孩提到成年,从海岛到帝京,得以让她盛放于更大的世界。

蒋秀的成衣铺在镇上开了十余年,来往都是老客户,进门看到沈宴宁,诧异地喊一句:“呀,宁宁回来了!”

海岛上民风淳朴,居民多以捕鱼为生,被阳光晒得黢黑的皮肤都裹挟着一股鹹湿海水味,笑容满面。

也许是许久未归家,面对这句热情的问候,沈宴宁有些局促,僵着嘴角,站在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