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远山呼唤你歌词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远 山呼唤 第六章 卷二(第2页)

当着几个同学的面儿,学起了妈妈周之琴的话:“咱家老杨就能灌大肚子,一顿能喝12小碗糊涂,杨迈杨策能喝6碗,我和老三只能喝4碗,咱家尿盆用大洗衣盆装,否则不够用。”

孙新说完看着杨迈大笑不止,还登上凳子白活,同学们听了都笑,杨迈也笑了。

七月中旬放暑假了,孩子们自由了。土豆终于开始收获了,这天全家齐上阵,拔秧刨垵装筐忙得不亦乐乎,孩子们如捡金豆,一个也不落下,刨出个大的,抢着装筐,抬回来全部堆在外屋墙角。杨松朋估计能有3oo来斤,孙国才也说差不厘,能吃一阵子啦!孙家起得更多,他们有个哈司,把土豆都装在圆筒型大囤子里,既透风又省地方。

杨松朋看后说:“这筐太好了,我能编不,装点啥多好。”

孙爷爷说:“能编,不费劲儿,割点油条就能勒上。”

“那太好了,等上秋的吧。”

北方的夏日,夜晚是凉爽的,一到黄昏,吃完了晚饭,杨策第一个爬到瓜架的横梁上,宝霞杨迈几个攀在苞米仓子的木梯上,上窜下跳。大人们都在院子里乘凉,孙婶儿和之琴坐在板凳上掐云豆,孙国才爷俩抽着烟袋锅和杨松朋唠起了皇太极的故事,又从皇太极谈到了努尔哈赤,他们孙家都是满族人,又从满族的生活唠起了养猪的事儿,十几年前的一窝猪仔,曾被狼叼去了几只,这几年还真没见到狼影儿。暮色降临天已黑了,大人们还在侃侃而谈,几个孩子又找起了北斗七星,宝霞和杨迈是老师教的,她俩指着北方的星空,一次次的讲,四颗星和三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,就是北斗七星,不论俩人怎么比划怎么说,杨策还是没找着,“满天的星星,哪有勺子呀!”

直到进屋脖子都累乏了,杨策杨威也没弄明白。一连几天,天一黑,大家就开始看星星,除了阴天下雨。这天,杨策终于大叫道,“我看见了!看见了,好大一个北斗七星,我认识啦!”

夏天真好,天早早就亮了,孩子们都不睡懒觉,一咕噜爬起来,支个秫秸叉,粘蜘蛛网,到处去找。孙奶奶经常在这个时候,在窝瓜架旁忙活,杨迈看见她掐一个花,扣在有瓜蛋的花上,“奶奶扣上干啥?”

“这你就不懂了,扣上后这个瓜蛋儿就能长成,要不就化了,结不成。”

“啊,还有这法。”

伏天的雨说下就下,然后就是晴空万里。去山上采蘑菇的人很多,孙婶儿带着两家孩子,都挎着筐拿镰刀,穿上厚袜子,扎上裤腿儿,便向山里挺进。

他们几个直奔松林而去,来到林边,杨迈一个蘑菇也没看见,满地是厚厚的松针,哪有蘑菇啊?一群人顺着林边走着,这时孙婶儿在一棵树下站住,用镰刀一挑露出一堆小黄蘑菇,“这是黄泥团子,你必须细看地上的松树叶,高低不平,有鼓起的地方肯定有。”

孙婶儿说着,揪起一个个蘑菇又抖了抖,扔进了筐里。杨迈已看明白了,原来是长在树根下,大家往松林里走去,仔细地看着地面上的松针是否鼓了起来。别说在一棵树下,有好几个露头的蘑菇,几个人如获至宝,杨策干脆跑过去,一个接一个揪,杨迈用刀尖轻轻挑起松针叶,底下还有,而且不远处全是蘑菇,他们几个乐坏了,就这一棵树,三个筐底儿都盖上了。大家在林边不断寻找,这个树林很熟悉,采山菜时,穿过这里好几次,现在是三伏天,外面是毒日高照,可树林里很凉爽,大家惬意得很。

从这片林子出来后,过了沟,又爬上另一个山坡,这里是一片灌木林,蘑菇很多,但时刻要提防脚下的蛇。孙婶儿边说边领着孩子们采起来,这里有榛蘑,小灰蘑,大腿菇,孩子们一下子认识好多种蘑菇了,可高兴了。大家穿过油松林时,还采到了松丁蘑。

孩子们每天就是乐呀,有土豆了,肚子吃得饱了。上顿烀,下顿烀,没个够。没有大酱蘸,孙婶教之琴切点韭菜末,加上水和盐,再搅点面,这就是大酱。之琴做了几回还真好吃,土豆茄子拌这个酱,简直太香了,解决了大问题。

每天到了下班时间,他们就去接妈妈,顺着羊肠小路,往山头走去,他们知道蛇多,所以每人手拿一根长长的棍儿,杨策总是在前,边走边敲两边的蒿草,左一下,右一下,好把蛇赶跑。杨迈杨威随后,也是两边敲打。其实,走时间长了,他们也不害怕了,这里不光蛇多,在小路一侧的山根下,还有许多坟包,刚搬来时,觉得很恐怖很害怕,每天穿行在坟堆间,夏天一来,草木茂盛,把坟包掩盖了,反倒不那么害怕了,妈妈也总说,死人没什么可怕的,要勇敢才行。几个人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头,站在这里,可以望见队里的房屋街道,及整个奇宁镇。每次走到这,他们就停下步子,眺望全镇。有时可看见妈妈正顺着河边小路往家走呢,之琴到了前街,就看见三个小孩立在山头上,他们不喊不叫,等妈妈迈上小山坡,俩女儿一边一个,拽着妈妈的胳膊,杨策甩杆儿带路,大家一字排开,顺小道往回走,之琴更是问这问那,听他们讲述这一天的故事。

队里在许家坡后面的扇子面种一片香瓜,远远地就能闻到瓜香。每天早上下完瓜后,七八个人挑着担子到市场上去卖。看瓜的江有鱼这时就回家吃早饭,孙叔趁他一走,拎筐去地里有时就摘一筐回来,顺便给杨家拿几个。他知道杨家人不会偷东西,干不出来这种事,守着瓜田吃不到一个瓜,挺可怜的,每次总要给拿上几个。

有一天晚上吃完了饭,宝霞对杨迈说:“今晚咱偷瓜去,谁也不告诉。”

几个小孩都拿好了小腰筐,在院子里看江有鱼啥时回家,他每天都是傍晚日落后才回家吃饭。只要他在,没人敢去偷,他每天24小时守候,住在瓜窝棚里。太阳落山后,江有鱼果然从瓜地里出来了,看他已走过了龟碑,孩子们快地来到地里,趁着还有些亮,挑黄色的,有裂纹的,一弹嘣嘣响的摘,杨威看见大的就摘,一拽瓜,秧子也拔掉了,她赶紧用土把根埋上。这几个孩子在地里就欢了起来,小腰筐都满了,很沉了,这才住手往回走。必须趁江有鱼回来前离开,大家悻悻地回到了家,杨松朋见三个孩子拎三筐香瓜回来,很奇怪,“哪来的?”

“偷的!”

“偷瓜,这哪行!不好吧?”

“不偷白不偷,守着瓜地吃不着,是傻子,孙叔说的。”

“孙婶儿也说,你不偷不吃,别人也说你吃了,咱们挨着瓜地吗!”

杨松朋也没话了。大家吃得肚皮鼓鼓,给妈妈留几个,用衣服包好藏起来。

第二天,江有鱼对孙叔说:“昨晚我睡着后,不知啥时来一群狐狸,把瓜给啃了不少,瓜叶子瓜根刮坏不少,只少有十来只吧!”

孙叔只是笑!

天热得很,两家孩子常常去细流河洗澡,这条小河是从十多里外的沟里,一直向南流到镇子身后拐向西,最后流进了苏凌河,他们来到河边最窄最深处,洗澡的都是小孩子们。

细流河的水平时是浅浅的,唱着歌流过满是鹅卵石的河床,浅的不能再浅了,只有到了雨季,水流才多起来。偏巧在这个拐弯处,河床是斜坡,在斜坡的最低处与岸边就形成了一个深沟,正好是游泳洗澡的最佳地方,河两边的孩子们都来这洗澡玩耍。杨孙两家的孩子照样也穿着短裤衩,小背心向水里扑去,他们不会扎猛子,只能扑进水里再站起来,然后再扑进去扑腾两下再站起来,感觉很好玩。这群孩子中有几个高个子的大姐姐,可能是中学生,其中一个高鼻大眼齐耳短的姑娘,对杨迈和宝霞说:“你们光扑里没意思,得搂狗刨儿才行。”

“怎么搂呢?”

“你得憋一口气,把头扎水里,两手划水再伸出头,能游起来才行啊。”

俩人似乎领教了意思,在这个长长的沟溏子里,扑腾腾的打水声此伏彼起,宝霞和杨迈试着憋口气,一头扎进水里,杨迈进水后,便睁开了眼睛,水下好神奇呀,细细的沙砾清楚可见,水里还有阳光,一点不黑,她两手不停地往前刨水,一伸头,自己还真漂了一小会儿。宝霞也伸出了头,俩人这才站起。反复几次,她俩总算在水里能漂了一小会儿,感觉有了长进。小弟小妹们还小,只能在水里打闹,出来进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