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像朵莲花(第1页)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
这天吃过午饭,胡为民正想刷刷手机眯一会,却见郝佳美发过来一条微信:春风得意马蹄疾。
胡为民心说,她远在定西,咋知道的?又想,下面还有一句:一日看尽长安花。咋感觉有股酸酸的味道呢?毕竟,“花”
这个字,有时候意味颇多。于是回了一句:劳烦领导挂念,还有个代字哦。
放下手机眯着眼却想,这个小荷,怎么老沉浸在才子佳人的古代童话里啊?这怕不太适应啊。一面想着一面迷迷糊糊睡着了。
正睡着,却被手机叫醒了,胡为民一看是个外省的陌生号码,心想肯定是诈骗电话,便想学网友的做法恶作剧一下,于是接了电话。
那边是个南方人,用非常难听懂的普通话叽哩哇啦说了一会,胡为民连估带猜才终于听了个大概,意思是通过多方打听到胡为民手里有个古董碗,宋代的。对方确认一下是否真实?如果有,就想出高价买下来。胡为民心说现在的骗子也太厉害了,这都能查到?就说有,可以来凤山验货,具体价格见面详谈。就挂了电话。心想,你再厉害的骗子,敢来凤山么?
事实上,胡为民手里确实有个古董碗,长得像朵莲花似的,青黄青黄的。
说起来,这个碗来的也蹊跷。那一年,胡为民刚和秦小娥完婚,新春去秦小娥的外婆家拜新年,连着外公的哥哥嫂嫂一起拜访。
那天拜完年,正是中午时分,大外婆非要留小两口吃饭。当时给新女婿胡为民舀饭的碗非常漂亮,像朵莲花。胡为民本来是学经济的,不懂古玩,当时只觉得这个碗很漂亮,就悄悄给秦小娥说,一会大外婆给的新人钱咱不要,就要这个碗,我太喜欢了。就这么,大外婆十分慷慨的把碗给了小俩口。
结婚时间长了,才慢慢了解到,秦小娥外公的爸爸早年间是茶马古道的老大,最多的时候带过两百多人的队伍,“腰里随时挂着炮火哩。”
那时候,80多岁的外婆瘪着嘴说。
胡为民这才意识到,那只碗可能真的值些钱。于是感觉碗就像是骗来的,但又无法明说;只能趁年节的时候,给大外婆和外婆买同样的礼物。有时候,还会单独给大外婆买一大袋她最爱吃的冰糖---其他好东西也买确实不起,小俩口刚结婚那阵,工资都很低。
也算是一种补偿吧,这样心里好受些。胡为民只好自我安慰道。
过了几天,胡为民再次接到了那个南方人的电话,说既然有东西,就过来看看。胡为民说你来吧。
南方人的速度真快,打了电话的第三天就来到了凤山县城,要求胡为民带上宝贝去凤山国际大酒店1818房间。
胡为民想原来可能搞错了,对方不是骗子,是真人真事。
于是赶紧打电话给老婆秦小娥说了,但是俩人心里没底,又都不懂古董,人家果真来了,哪怕是个假的呢,也只好带了去看。
又怕被人把真的说成假的呢?于是,两口子商量了一会,就由秦小娥打电话,遮遮掩掩的说着、拐弯抹角的经了几个人,才请了县文物管理所的卢老师,好歹也算是个专家。
到了酒店房间,南方人开门见山就说想买宝贝。
这边卢老师50多岁,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,戴着金丝眼镜,颇有些专家风范。
那边却是个30多岁的年轻老师,话也不多,戴上白手套,小心翼翼的拿起碗,一会儿用放大镜,一会儿用小电筒,仔仔细细反复的研究。胡为民心说难道是假货?心里便有些慌乱,正想抽根烟镇静一下,却见大家都不抽烟,于是只好强忍着。
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,对方的老师才验完了货,朝南方人点点头。胡为民见状明白:这是真货。
南方人问:“胡老板,这宝贝我要了,你开个价。”
胡为民暗自惊喜,果然是真货。
但是说到价格,两口子只知道真货肯定值钱,又哪里说得出价格?于是转头求助已方的卢老师。
卢老师气定神闲地对南方人说:“这个呢,是宋代官窑的青釉莲花碗,在香港市场上可是拍出过天价的,想必老板很清楚。否则,你也没必要为这么个小东西跑这么远。”
南方人用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吃力地说:“刚才我的老师验过货了,是真货。不过呢,不是你说的官窑,是民窑。你也知道,官窑和民窑的东西不一样,价格也相差的太远了。实不相瞒,我手里就有官窑的,外观和这个一模一样的,但是质地比如胎质、釉质、釉色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所以呢,老板你看看,我准备出这个数”
,说着伸出右手比了三个手指。
胡为民茫然,不知道后面的单位。却又不能发问,便假装见过世面的样子,开口说:“老板,我们需要出去商量一下。”
南方人礼貌的做了个请便的手势,秦小娥小心的把碗包起来放进包里。
三人出门来到电梯厅,看看左右没人,胡为民问:“卢老师,您看呢”
?他是想问到底值多少?
卢老师说:“这个是真货,但确实是民窑的,对方没说错,价格与官窑的没法比。据我所知,一只官窑的青釉莲花碗在香港拍出过近亿。”
听到近亿,胡为民心里一阵狂跳,秦小娥的嘴巴张成了O字。胡为民想我们俩口子加起来工作五百年也挣不到一个亿。
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