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殿下臣是忠臣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5章 夜计(第2页)

慕容峋抢先答道:“启禀父皇,儿臣附议,大皇兄所言极是。‘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雄兵;一人之辩,重于九鼎之宝’,此事自古有之。对于不肯降服,不为我南燕所用的西楚旧臣,唯有建重牢之狱收押,严加看管,至死方休。”

慕容峤抱拳启奏:“启禀父皇,皇兄皇弟之言虽然不无道理,但,儿臣不以为然!”

“哦,你倒是说说?为何不以为然?”

慕容煜问。

慕容峤继续分析道:“父皇容禀,想我南燕自太祖爷爷开国以来,素以仁政治理天下使万民归心。父皇更是奉行‘劝农桑、薄赋敛、息干戈、兴礼乐’使百姓安居乐业、国富民强。我南燕三代帝王,六十余载,对内,从无秋荼密网、严刑峻制、繁刑重赋,以仁心仁德终得十五郡、八十二州、良民一百三十三万户。”

“现如今,赶走西楚昏庸孝钦帝,既纳庐阳等四郡二十七州为我南燕国土,则这四郡二十七州的百姓,包括这些不降之臣则都是我南燕国民,何不对所有民众一视同仁,推行仁政。对其不愿降服的旧臣以劝导为主,不杀戮、不拘禁。”

“如若他们冥顽不灵劝导无果呢?又该如何处之?”

身边的大皇子慕容岳抢白道。

慕容峤:“赐以良田三亩,耕牛一头,资以路费,放归原籍。”

“二皇兄”

,三皇子慕容峋侧问道,“把不降之臣放归原籍,虽然遵循了‘仁政’,但,倘若其在民间鼓动叛乱,二哥今日之举岂不是放虎归山?”

慕容峤道:“三弟多虑了,自古百姓起义推翻朝廷的,无不是因为苛政导致百姓吃不饱饭、流离失所。若人人得以安居乐业,又岂会因为一人之言,而抛却太平日子不过,跟着他造反?”

“何况,不愿归降的西楚旧臣,利益既不能动其心,他定是忠义之士。忠义之士多以天下为公、民生为先。他们若能见到在父皇的治理之下,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西楚时期能强上十倍百倍,又怎会宁愿拼个生灵涂炭也要揭竿而起呢?”

“父皇”

,慕容峤向慕容煜施礼道,“强权铁腕虽可安邦一时,民心所向才是胜之所往,才可定国一世。”

慕容煜微笑道:“依你所言,该如何劝服那些不肯归降的臣工啊?”

“回禀父皇,西楚皇帝出逃时,岂止没能带走一干祁阳宫里的旧臣,就连国子监一干学生们也都尚滞留在庐阳境内。”

慕容峤继续说道,“今日儿臣巡防廷尉诏狱,见到一人。若父皇得其一人归顺,可使国子监众学子全体归附,使天下文士皆归心。”

慕容煜双目炯炯,问道:“哦?那人是谁?谁有这本事?为父所知,这世上除了铁骨铮铮的诤臣勇将之外,最难收复的便是那些个‘二两脾气、三根反骨、油盐不进’的读书人。”

“回禀父皇,此人乃是,西楚太安八年三元榜、三朝重臣、太子太傅兼国子监国子祭酒,章——载——道!”

慕容峤一字一顿、铿锵有力地说出了章太傅的名字。

慕容煜欣喜若狂地拍案而起,大声说道:“好!此乃天助我也!没料到知虚先生竟然尚在庐阳,甚至身陷廷尉诏狱,料其对西楚昏君心有怨怼……收服有望!谁愿前往说服?”

“儿臣愿往!”

慕容峤主动请缨。

慕容岳连忙阻止道:“不可!父皇,此举万万不可!启禀父皇,天下文人皆以章载道马是瞻,若其万一不肯归降,世间学子岂不一一效仿?依儿臣所见,不如现在就除去他。把杀死他的罪责推到西楚昏君孝钦帝的头上,就说,我们南燕义军破城之时,知虚先生已被孝钦帝秘密诛杀于廷尉诏狱。如此,既可除去隐患,又可让西楚彻底丧失文士之心,以防其卷土重来图谋复国。”

慕容煜听完长子慕容岳的意见,面露犹豫之色。

“父皇!”

慕容峤跪下道,“自太祖爷爷开国,历经三代推行汉化,父皇也继承先祖遗志继往开来,要让民族大一统天下归心。推行汉化,若得章载道辅佐将是事半功倍、如虎添翼。请父皇许儿臣三月时间,定说服章太傅归顺我朝!”

说罢,深深顿。

慕容煜对次子慕容峤说道:“孤乃爱才之人……好,那就许你三个月时间,若三月之后章载道仍旧不降,另作他论。”

“谢父皇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