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穿越和川越(第2页)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
想跟我们天朝上国交往,你最好按照这个模式来。你要不乐意,揍你。具体操作请参考汉之于夜郎。
有时候也会出岔子——打了,但是没打过。那怎么办?也简单,我两眼一闭,看不见你,就当你不存在。你都不存在了,自然就不用搞什么外交了。具体操作请参考东晋之于五胡十六国。
这种模式维持了一千多年,到了大宋,干不下去了。
宋、辽两位“浩南”
商量了一下,决定不打了,把酒言欢,称兄道弟了。一个皇帝太孤单,俩人作伴儿好多了。
他俩喝“嗨”
了,外交官们却愁白了头。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走,辽人肯定不乐意,还得打,酒可就白喝了。那这活儿怎么干?书上没有啊!
先成立个新衙门吧,于是,国信所挂牌营业。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,设管勾官二人。别看是个“所”
级单位,直接挂靠在枢密院之下,级别其实挺高的。
接下来,真正的麻烦来了这个所长,没人愿意干。
这个衙门一看就不“正经”
,处处跟儒家教义反着来。干这差事,会不会为自己以后的仕途埋雷?
别跟我说什么“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如何如何”
,大家都在一个染缸里混,你拿我当三岁小孩儿呢?
你要强逼我干,大不了帽子一扔,念两句陶渊明的诗,老子进山当隐士去。
文官不干,武官呢?弄这么个衙门就是为了别打架,放一个杀胚在那儿,闹呢?
文官、武官都不行,怎么办?天朝上国还能缺人?关门,放宦官。宦官身段儿软,也不在乎什么孔孟之道,干这个正合适。
宦官其实也不愿意干。当年挨那一刀难道是为这个?国信所一看就是个清水衙门。要是对大理、高丽、倭国之类的还能落下点儿油水,对辽国,只能呵呵了。
采购和销售能是一回事吗?可是不愿意干也得干,宦官,说到底还是家奴,跳槽都找不到第二家用人单位。
熬吧。熬着熬着,熬到今年,出现转机樊楼突然要争当东京第一楼。本着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的精神,国信所上上下下终于过上了一个肥年。
武事令人扼腕唏嘘,只能从其他方面找补。好在大宋朝文运昌隆,前有奉旨填词柳三变,后有重塑文坛欧阳醉翁,现在更有当朝王相公,大苏、小苏两兄弟等众多文豪百花齐放,争奇斗艳。
大宋文坛群星璀璨,诗词远播四方。就连北国皇帝都感叹愿来世生为宋人。
当然了,如果真的有人劝他赶紧转世投胎,并且保证一准能如愿成为宋人,估计会被安排先行为陛下探路。
眼下酒楼东侧客人中聊得最多的话题便是新年期间流传出的新词。上元节只过了三天,正是贺岁档的高峰期,一新词在客人口中流传,引得声声喝彩。
时近正午,一《青玉案》被人吟唱出来。
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。。。。。”
此句一出,酒楼内顿时安静下来。已经听过的,知道这词的魅力,放下酒杯细细回味;次听闻的,或是被词句吸引,或是被旁人裹挟,也仔细聆听起来。
就连西侧的武夫们也停了下来,回东望。
“。。。。。。蓦然回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
一曲终了,酒楼内瞬间沸腾起来。此时简单的喝彩已经上不了台面,要想被人关注,必须得品评几句,还要言之有物。
好在这本就是汴梁百姓的拿手强项,别看东京城里没出过几个着名词人,但是诗词评论这块阵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汴梁百姓手中。
一时间,你方唱罢我登场,热闹非凡。也有人专门盯着最后一句,似乎非要从这句后面推测出什么香艳故事才肯罢手。
楼内喧嚣不已,一直呆在柜台后面、仿佛隐身一般的掌柜抬起头,给忙碌的店小二一个眼神。
店小二会意,出了店门,片刻后,领了两人进来。前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,背后一个五六十的老儿,手里拿串拍板。
两人进入店中,先向四方行礼,随后老儿打起拍板,女子唱了起来,仍是那《青玉案》。
那女子一开口,瞬间让人清楚地感受到职业歌手和业余票友之间的巨大差距。待到女子唱了两遍,收了声音,喝彩声一起爆出来,声音之大仿佛要把楼顶掀翻。
店小二见状,拿起一张托盘,走过各处桌案。客人们纷纷解囊,或三五铜板,或半串铜钱,更有楼上的客人吆喝着从挑空中扔下几块碎银。
那店小二眼疾手快,不曾让半个铜板落地。转过一圈之后,店小二来到老儿身边,将托盘中的铜钱和碎银一股脑倒入老儿肩上的褡裢之中。老儿和女子再次向四方行礼道谢,说着吉祥话走出店门。
喧闹过后,楼内气氛渐渐回落,但多数话题仍围绕这新词展开。突然有一人问道“说了这么多,这词到底是哪位名家的手笔?”
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