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汉朝四百余年全文免费阅读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壹部 布衣天子 第17章 定都关中(第2页)
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

一天,刘邦从阁道上看见诸将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窃窃私语,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?

张良故意危言耸听地说:“他们在商议谋反!”

刘邦大吃一惊,忙问:“天下初定,他们何故又要谋反?”

张良答道:“您起自布衣百姓,是利用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。

现在您做了天子,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时喜爱的人,而诛杀的都是平时您所仇怨的人。

现在朝中正在统计战功。

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,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。

这些人怕您不能封赏他们,又怕您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,最后会被杀,因此,聚在一起商量造反!”

刘邦忙问:“那该怎么办?”

张良问道;“您平时最恨的,且为群臣共知的人是谁?”

刘邦答道:“那就是雍齿了。”

张良说:“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。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,自然就会安心了。”

于是,刘邦摆设酒席,欢宴群臣,并当场封雍齿为什邡侯,还催促丞相、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。

群臣见状,皆大欢喜,纷纷议论道:“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,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。”

张良此举,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,循私行赏的弊端,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,避免了一场可能生的动乱。

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,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。

明哲保身张良素来体弱多病,自从刘邦入都关中,天下初定,他便托辞多病,闭门不出。

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,张良逐步从“帝者师”

退居“帝者宾”

的地位,遵循着可有可无、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。

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,张良极少参与谋划。

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,张良也恪守“疏不间亲”

的遗训。

汉高祖十年,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。

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。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,并察知吕后有异心,有代刘而王的迹象,故欲废太子孝惠,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国储。

朝野大臣,群起谏争,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。

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,吕后遂求救于“智囊”

张良。

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,事关重要,不可轻易更立,大儒叔孙通说得好:“太子天下本,本一摇天下振动。”

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,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,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,只有顺其现状,无为而治,才能安定天下,稳保江山。

太子终得嗣位,吕后为此对张良也更加敬重。
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,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。

论功行封时,按级班爵,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,张良辞让,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沛县,刘邦同意了,故称张良为留侯。

张良辞封的理由是: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,布衣得封万户、位列侯,应该满足。

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,国家大事有人筹划,自己“为韩报仇强秦”

的政治目的和“封万户、位列侯”

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,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。

再加上身缠病魔,体弱多疾,又目睹彭越、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,联想范蠡、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,深悟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

的哲理,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,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。

张良于是自请告退,摒弃人间万事,专心修道养精,崇信黄老之学,静居行气,欲轻身成仙。

但吕后感德张良,劝他毋自苦,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,仍就服人间烟火。

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