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頁(第1页)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
陳秋白在老家門前停了車,李麗君拿出鑰匙開了門,帶著仙姑進去了。前些年爺爺奶奶都去世了,幾個兒女再沒有回來過,院子裡一片荒蕪,看上去滿目蒼涼。
李麗君按照仙姑的指示在院子西邊找了找,從灶房找到倉庫,連豬圈都看了一圈,就是沒找到什麼磨。
仙姑臉上有點不自在,嘴裡嘟囔著「怎麼會沒有」,又親自上手找了一遍,總算在灶房的角落裡翻出來一台小石磨。三人都微妙地鬆了口氣。
仙姑從灶房裡抱出小石磨,嗓門都大了些:「恁看看,這就是白虎星啊。」
李麗君有些不可思議:「就這麼一台小磨,怎麼會這麼厲害?」
仙姑一臉的高深莫測:「白虎星了不得,妨人可厲害了。」
兩人一邊聊著,一邊在天井裡擺了個香爐,燒了三炷香。李麗君恭恭敬敬地跪在香爐前一陣禱告。但這次她沒再祈禱女兒前程似錦,只希望女兒健康快樂,以後遇見的都是善良的人。拜完後,她又拉著女兒拜了一遍。
三炷香沒一會兒功夫就燒完了,仙姑說,要處理掉這台磨。
李麗君抱著石磨往院子外面走著,每一步都似曾相識。她還是忍不住想起些舊事來。
自打那年她跟婆婆吵了架,再也沒有回過老家。婆婆去世時,她一滴眼淚都沒掉,只在院子裡站了站,婆婆一下葬她就走了。
她一直覺得自己對婆婆懷著入骨的仇恨,但也不知道為什麼,許多年後,她再回到這裡,竟然還會想起自己生女兒那年,婆婆曾用這台小磨給自己磨黃豆做豆腐吃。除此之外,其他的事都淡了。
李麗君忽然間釋然了。
憎恨的反面並不是原諒,而是忘卻。這或者也是歲月善待我們的方式,忘記他人的過錯,也讓自己從執念和不幸中解脫了出來。
最後,小石磨被丟進了老宅門口的池塘里,這就算是解了煞。
母女倆回縣城的路上又經過了白雲鎮。十幾年過去了,年輕人都走光了,陳秋白在這裡已經不認識幾個人,但小鎮好像依然沒有太大變化。
前幾年,鎮政府想要打造歷史文化古鎮的標籤,招商兩千多萬大搞旅遊設施建設,建了些不倫不類的古風建築,可惜名聲沒打響,投資也打了水漂。年輕人還是不回來。
陳秋白和母親慨嘆了幾句,車子不覺開到了信用社門口。母女倆看著營業廳門口「農村商業銀行」的招牌,都有些出神。正打量間,一個女人和一個老人走了過來。
女人挺年輕,高個兒清瘦,老人體態微豐,走路慢吞吞的。兩人一前一後走上台階,看上去像是一對父女。年輕女人沒留意陳秋白的車子,埋頭往大院裡走,身後的老人卻一步三回頭地打量。
陳秋白也透過車窗玻璃看著他。兩人相互試探了一會兒,陳秋白的車子越開越慢。終於,老人認出了她,指了指車子,對女兒說了句什麼。年輕女人望過來,陳秋白這才認出來是老同學朱宜春。老人是他的父親朱大同,以前是信用社職工餐廳的師傅。
陳秋白和母親一起下了車。陳秋白問了聲「大爺」,又跟朱宜春打了個招呼,抱了一抱。
朱大同跟李麗君寒暄了兩句,看向陳秋白,試探著問:「閨女好了吧?」
李麗君知道他聽說了女兒得病的事,回說:「好了。」
朱大同感慨說:「閨女年紀輕輕的,受了這麼個罪來。」
李麗君說:「誰不說來,可是受了罪了。」
朱大同滿臉實誠:「人一輩子都有這麼一個坎兒,閨女過去了就好了,以後就沒病沒災了。」
這話說到了李麗君心裡,她也跟著說:「是啊,往後就沒有事了。」
陳秋白和朱宜春跟在兩人身後,也閒聊起來。
陳秋白知道朱宜春也在北京工作,眼下不是節慶假日,回老家應該是家裡有事:「你怎麼回來了?」
朱宜春說:「回來給我媽上墳。」又問:「你怎麼也來了?走親戚?」
陳秋白不好意思說自己大老遠跑來搞迷信活動,含糊說:「回來辦了點事。」隨後岔開話題,問起她的父親:「大爺現在還在食堂做飯嗎?」
朱大同聽見了,回頭說:「做不動了,前年退休了。」
李麗君笑道:「那怎麼不跟閨女去北京享福呢?」
朱大同憨憨笑著,滿臉皺紋像水波漾開,眉毛都顫動起來:「莊戶人家,上北京做什麼?一個都不認得,憋得慌。還不如在這裡,還有老幾個兒一塊兒拉拉呱,喝點茶葉水。」
鎮上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後,口音或多或少都淡了,陳秋白壓根不說了,朱宜春講起家鄉話時也像普通話了。朱大同這一輩留守鎮子的老年人,卻仍舊一口濃重的膠東土話,好像菜地里拔秧苗,根上帶著泥,一股土腥味撲面而來。
李麗君雖然鄉音沒改,但因為當了幾十年老師,講起話來文縐縐的,聽見這麼樸實的土話,反倒覺得他實在,附和著說了句:「那是,現在您也住上樓了,日子越過越好了。」
朱大同聽見這話,想起當年陳家的恩情,忙說:「還是多虧了陳主任,那一年要不是陳主任給我爭取的名額,我一個做飯的,哪裡住得上信用社的樓。」
四人聊著天,踱進了大院。陳秋白小的時候總覺得露台大得像個小廣場,從西頭到東頭都要跑上好久。如今才發現,露台並不大,地上斑斑駁駁全是水泥打的補丁,後面的樓也舊了,院子看起來侷促又冷清。
Tips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(。&1t;)
&1t;:
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