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老子真不想穿TXT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04页(第1页)

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

“呜──”

孩子忽然撅起小嘴儿叫了一声,梁庸低头去看,他好像在看着自己笑,接着梁庸觉得怀里一热──他尿了。

等他尿完了,梁庸笑着在他的嫩屁股上轻拍了一巴掌,“你这个臭小子!”

“呜呜──”

他叫得更欢了,也不哭,只是一个劲儿地拳打脚踢。梁庸看着他皮实又淘气的样子,顿时喜欢得不行。什么也不多想了,赶紧把没沾到尿、还算干爽的长袍下摆撕了下来把他包好。

抱起孩子上了马,梁庸往北平的方向看一眼:唉──追上了又能怎么样呢?也不过就是再互道一声“保重”

,我不能不回营中,他更不可能不回金陵。算了,有缘无份,来世再同上沙场并肩杀敌吧。

“唉──”

梁庸怅然一声,扽起一边缰绳,调整马头,改变了原来的路线,往保定方向去了。

也许历史早已发生过改变,只是人们身在其中,不得而知。

也许每个人都有过不为人知的经历,只是自己无法记得。

也许所有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轮回。

────全文终────

作者有话要说:

终于完结了,真不容易啊!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写出这么长一篇文,拨着滑轮光看目录我都头疼。大家能耐着性子把它读完,无明真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。没什么好说的,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再继续写文。

接下来的计划是:一个现代短篇,一个现代长篇,一个武侠长篇。人设和大纲都已经有了,先现代还是先武侠没确定。但在那之前要先休息两个月,我已经写了两年没停,太累了。八月份开始全面开工,不,是开攻。哈哈哈哈!

其实文案里有,或者点击文题旁的“妄起无明”

也能进入。记得要收藏,就是“无明舍”

旁边那个“收藏此作者”

。这样就可以随时关注俺滴新文新动向。

关于此文,现在写得头晕,我就不长篇大论了。简单说几句吧。

首先关于穿越,其实我不喜欢穿越文,但有一天脑袋里突然蹦出个想法,想想觉得还挺有意思,于是就付诸行动,此文诞生。

关于文中人物,单独想说的是乌力吉。我很喜欢这个人,让他死,是我犹豫了很久但也是这人物诞生之初就决定了的。他的身世是个谜,高大英俊,武功超群,傻的可爱,又什么都了然于心。我该拿他怎么办呢?让他来到现代?什么都想写清来龙去脉的我写不出。让他留在明朝?没有了梁峥的乌力吉没有意义。所以还是让他死得其所,为主人彻底尽忠了吧。

他跟梁峥的感情,我没想以腐的角度去写。他们跟梁庸与夏纪、朱棣与平安不同。那两对是暧昧的,含混不清的。历史上、生活中这样的cp很多,会让人不想去yy都不行。可梁峥和乌力吉,我只想表达一种不是亲人、不是兄弟、不是主仆,却又都更胜一筹的纯粹的关系。注意:是纯粹,不是纯洁。毕竟乌力吉可以为梁峥的一句话立刻去死,还毫无怨言。而在梁峥或者说梁泊雨的心里,乌力吉也是无人能够替代的。

然后是朱棣和平安。他们真的是悲剧。平安的结局令我感到惊讶,也许有人会说他是忠心。可我不能同意。如果他是在朱棣刚一当上皇帝的时候就自杀了,那么我可能会觉得他真的是追随朱允炆而去了。可他不是,他是在永乐七年,在给朱棣当了那么多年北平都指挥使还又进了五军都督府之后,在朱棣想要见他的时候自杀的。如此扭曲的情感,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其中没有什么别的隐情。当然也可能是我资料查得不够,以后会继续搜集跟他们相关的正史及野史。

总之,我对他们的总结就是:佛语云,人生八苦──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积盛。纵是皇上也难以避免,而且偏偏还是苦中之苦的求不得。

再来是梁庸和夏纪,这两个是虚构的人物,友情已满,爱情未达型。一言蔽之: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
最后是两位男主,要说的都在文里了。人物设定的起因很简单:制服控。四个词概括:上天注定,阴差阳错,几经磨难,终成正果。

关于参考资料。一开坑就有人说想起那个什么《穿越时空的爱恋》──是这个名字吧?我不记得。后来查了一下,那个电视剧热播的时候我正在上大学,而且我那个年代是大学后期了才兴起跑到网吧去看电视剧的,所以那个剧我没看过。大学毕业之后有听说,但也不知道是讲什么,只知道是徐峥演的。我对那个演员无感,自然也就没有找来看。所以本文的诞生跟那个电视剧没有半点关系。

我写文喜欢查资料,这个看过我其它文的亲一定知道。这个文自然也是没少查,更多我就不说了。说说涉及靖难之战我主要用到的两本──《中国叛乱实录》和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。

很多人都跟我说“那些事”

好看的时候,那书还没有出实体,而且爆红网络。怎奈我天生顽固,又不爱凑热闹,所以就偏偏不想去看。于是我错过了最清闲的那个时期,等到后来想看的时候就没有时间了。这回会用到,是因为那时人设想好之后,需要找一段史实做背景。我拿着“叛乱实录”

瞎翻,然后被朱棣萌到,便决定写靖难。后来大纲和开头都有了,一个朋友提议让我去看看“那些事”

。这样我才在一次逛书店的时候顺便买了一本,因为知道自己没时间看,也不能确定我一定会喜欢,所以只买了一本,就是第一部。拿回家看了,顿觉相见恨晚。

啊!跑题了。我想说的是:文里跟靖难相关的内容差不多全都来自这两本书。因为是史实,我也没有做更多的加工,只是尽量少写战争并避免引用原文,但可能也还是难免让人看了会觉得有相同之处,大家见谅吧。

另外,郑重地向这两本书的两位作者致敬!

不过一路看下来,发现这两本书里有一些对于史实的描写不尽相同的地方,想来是两位作者大人所查资料不同的缘故。于是用到这样的内容时我就会再在网上找找相关的佐证,如果网上找不到,就只好挑我感兴趣的用了。

其实按照我本来的意愿,是想买一套《明史》来查的,但是那一套实在是太多了,我家里已经有很多快成了摆设的历史书籍,而且抠古文着实是让人头痛。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等以后再写明代的故事时再说吧。

不知不觉又啰嗦了这么多,唉──无明真真是个话唠。不说了,出去裸奔庆祝完结了!

🎁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